2025
四月
03
【天主教教会史】|朝圣之途第三十集:第三世纪教难的原因及事迹(六)殉道圣人的言论
【天主教教会史】朝圣之途第30集:第三世纪教难的原因及事迹(六)殉道圣人的言论
各位听众朋友你好,我是陈婷,在上星期的节目当中,我们分析研讨了圣教会最初的300年左右所受到的迫害、灾难,以及在教会历史上。在教义和神学方面的理论基础,还有在信仰生活上的意义和价值。今天我愿意在这方面再为您介绍九位初期教会训道圣人的言论;还有,当时的教友们对殉道圣人们的尊敬和怀念,所渐渐形成的一些礼仪和习俗,这一部份介绍完了之后,我们就要正式的进入第四世纪的教会历史。
圣卫德理宣称:“殉道,是模仿效法耶稣基督,耶稣自己曾经对伯多禄说过:‘我去的地方,你现在不能随我同去,但将来,你要随我同去。’”圣依纳爵主教也说了:“假如我们不准备牺牲生命,那就是说,身上还没有耶稣的生命!”圣鲍尼加布说过“我们钦崇耶稣基督为天主圣子,我们恭敬殉道烈士,为耶稣的门徒和耶稣的效法者。”是的,殉道烈士是耶稣的效法者,效法耶稣,是与耶稣结合为一的最好方法,就如圣菲力齐大说的:“在受刑时,受苦的已不是我们,而是在我们内的耶稣基督,虽然在肉体上遭受剧烈的苦难,但因获得天主大力的支持,获得耶稣的感召,仍然能口出妙语,为真理作辨护,以致使得法官们都扪口结舌,无法反驳。”例如,一位名叫代奥妮拉的年青寡妇,在受刑的时候被剥光了衣服,他向法官就抗议说:“这样一来,你所羞辱的已不是我一个人,你的母亲和你的姐妹,都在我身上为你而蒙羞,她们也是女人啊!”年青的主教依乃内,在受木马之刑时,总督一再地向他说:“祭祀吧!祭祀吧!”圣依乃内在极端的痛苦中说:“祭祀?我这就正在祭祀我的天主啊!我常向祂献祭呢!”当然,与耶稣基督最彻底的结合,是在他们的牺牲完成之时,也就完满地实现了。殉道烈士们深深的知道,忍受了这些苦难之后,便将脱离尘世,享有天国永生之福,这就是他们奔赴刑场,好像赴宴那么欢喜的原因。在最激烈的战斗中,他们是最后的胜利者,死亡为他们是光荣的凯旋。圣西彼廉说:“殉道致命是圣洗的一种,我们能借这种圣洗,脱离尘世,便与天主永远结合,所以呢!我们根据教会的教义,血洗和水洗,都具有同等的效力,望教者虽未经水先,若一旦致命,当然就成为圣教会在天国的一份子了,因此,殉道者在古代教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他们在活着的时候,就已反映了永远的真光。他们被捕在监狱中,向监狱外的信友们致词勉励,也受到信友们一致的重视。烈士如死里逃生,脱险出狱,他们身上的伤痕,是一种最光荣的标记,在当时的教会团体中,占有特殊的地位。烈士们不仅在生前,能为其他的信友求情,一旦杀生成仁,离世升天,当然就更能为那些在涕泣之谷的信友们代祷。因当时的信友们,时常呼求殉道烈士为他们转求代祷,烈士的遗骸很快的受到众人的尊重。例如圣鲍利加布在烈火中遇难以后,教友们迎回他的遗体,看得比黄金和宝石还贵重,供放在适当的处所,每年在他殉道的周年日期,在遗骸的所在地共聚一堂,举行纪念仪式,这样也就渐渐形成了,在殉道烈士的坟墓上举行弥撒圣祭的传统习惯,再以后便将殉道者一小部份的遗骸放在祭台中央的圣石里面,为此之故呢!殉道者的赞美诗,并不是在短期中完成或在历史中确定了的事作。殉道这种教义,和基督圣教根本的道理有着密切的关系,初期教会的信友,为了信仰而甘心情愿舍弃生命,在临死的时候,不但不害怕,反而引亢高歌,确实给我们立下了良好的榜样。我们现代的教友,应当效法他们那种临死之前的快乐和用血来赎罪的心情和信心,帮助自己在每天的生活中修德行、立善功。在罗马,直到现在,我们还能看到当年殉道者罹难的遗址,特别是那座规模宏伟的竞技、斗兽的剧场,曾经浇灌过殉道烈士们的鲜血,如今在那儿竖立着一座铜制的十字架,这正是对当年野蛮的残暴酷刑的沉默抗议,也是永久胜利的象征。到罗马朝圣的人,环绕这块土地,似乎在寂静之中,听到殉道烈士们的祈祷:“耶稣基督啊!请您垂怜我们吧!我是因为你的名在受难呢!”我们如今一想起他们和他们所完成的历史任务,便不由得想起了圣保禄说的话:“在我软弱的时候,便是我最坚强的时候!”这句话,正是整个古代教会表白信心的标语。
现在呢!转移到第四世纪初,君士坦丁大帝如何收拾戴克里先及其继承人发动了有史以来,时间最长、范围最大、也最为可怕、牺牲也最为惨烈的教难以后的残局,天主如何引导他,在帝国的末期,使圣教会获得光荣胜利,及以后的和平发展。
君士坦丁大帝,他出生于公元280年左。他是当时西罗马帝国的副元首君士坦斯的儿子,从小寄养在戴克里先的宫廷,15岁时,加入军队,18岁时就已升任军长。贾烈皇帝非常嫉妒他的战功,安排了一连串想借刀杀人的诡计,置君士坦丁于死地。但这些个诡计始终瞒不过君士坦丁,他也知道为了生命安全起见,必须趁早离开贾烈的势力范围,他于是就以父亲病重为理由,取得贾烈的同意,星夜赶往父亲驻防的不列颠的约克城。一路上每过一个驿站,便把驿站上的马匹全部杀死,以防贾烈后悔,派兵追捕他。公元306年,君士坦斯在任内去逝,兵士们就拥立君士坦丁做西罗马的元首。贾烈拒绝批准,只肯封他为副元首。君士坦丁此后屡次建立战功,先后击败了阿拉曼人、法兰克人,声望也越来越高,西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安的儿子马桑斯,邀请君士坦丁赴罗马,“马”氏父子和君士坦丁联手合作,对抗东罗马帝国的皇帝。
不久君士坦丁娶了马克西米安的女儿福斯大为妻。马克西米安不久发现这位女婿,给了他好大的威胁,就计划要除掉他,被女儿福斯大打探到了,密报丈夫,君士坦丁先下手为强,把岳父下放到监狱里。
公元311年,贾烈去逝,东罗马就成了马西明和李西奴的天下,而西罗马是君士坦丁和马桑斯的天下。公元312年的春天,君士坦丁率领了一支由高卢人、日尔曼人、不列颠人组成的四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义大利进发。马桑斯则有十万大军,不过多为乌合之众。君士坦丁的大军攀越阿尔卑斯山而来,攻下了都灵、米兰、 马帝尼,长驱直入,抵达了罗马近郊的弗拉米尼亚大道。这战争,是圣教会历史上的一个转泪点。相传在开战之前,君士坦丁自觉这场战争对他的重要性,有需要呼求基督徒的天主,因为天主在中止最可怕的教难的这件事上,已经彰显出了祂神奇的能力。当君士坦丁在睡梦中,获得来自天主的启示,看见基督的十字架,在十字架旁还着这一句话:“因为这记号,你要得胜!”于是醒来以后,便吩咐兵士们的盾牌上都刻上基督十字架的讯号 。两军交锋,君士坦丁挥军冲入敌入的阵营,敌军被打得落花流水,马桑斯大败,撤退时,浮桥折断下沉,马桑斯淹死在河里。
君士坦丁举行隆重的凯旋入城的礼节,居民都夹道欢迎、高呼胜利,从此他便成了西罗马帝国唯一的主人。君士坦丁的新政府接任后,安抚百姓、整顿秩序、修建毁于战争的桥梁。他还下令,在罗马的军旗上一律标上“X”与“P”作为记号,这是希腊文“基督”的前两个字母 ;在货币上也刻上“CHR”的记号。近代的考古学家曾发掘到刻有这记号的货币,这与史书文字的记载,以及地下发掘到的古币,竟不谋而合呢!君士坦丁并且严格禁止东罗马的副元首马西明不可再迫害基督徒,并且把从教会没收来的教产一律归还。公元312年的冬天,地方政府还出钱修建那些被破坏的教堂,福斯大皇后还把罗马的拉特朗宫殿赠送给当时的教宗米达德,不久教宗就在拉特朗宫召开教务会议了。
公元313年的一天,君士坦丁到米兰和东罗马的元首李西奴举行会议,商讨施政方针,其中最重要的是,帝国对宗教问题所应采取的政策,会议耗时两个月,会议结束后,共同颁布了历史上著名的“米兰诏书”,宣布人民应有宗教信仰的自由,保障了基督徒宗教的自由,信仰基督的信徒,不应再受任何的骚扰。“米兰诏书”内,明文规定:“基督徒有绝对的自由,享受宗教的自由,也将不以基督徒为限,人人均有宗教信仰的自由。”“米兰诏书”还清楚规定了实施的具体办法,教会财产所受的损害,应该给以补偿,教友们也应该获得举行宗教仪式的各种便利。并且还说明,教会的财产分为两种,第一种是教堂,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;第二种是教会的公用财产,包括公墓及其他性质相同的地产,都应该马上归还给教会,甚至已被转让给了第三者,也仍然应该还给教会,第三者所受到的损失,则由政府负卖赔偿。“米兰诏书”是教会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,这是十字架的胜利,是从宗徒时代开始的无数殉道烈士的鲜血所换来的辉煌成果,并且由掌握帝国实际权力的元首所亲自颁发的。君士坦丁大帝和李西奴成了圣教会的捍卫者,圣教会从此与其他的宗教一样,取得了合法的地位。圣教会从此更受到全国百姓的尊重,教务更顺利的推展开来,教友的人数也不断大量的增加。在君士坦丁大帝晚年临终时刻,他竟也要求接受圣教会的洗礼。史书上记载了君士坦丁受洗时的情形,他要求脱下皇帝所穿的衣服,穿上受洗者的长袍,口里还念念有词:“我平日渴望的日子,我得救的日子到了!”当欧瑟伯主教为他举行洗礼时,他还说:“现在我真的有福了,我看了天主的真光。”这样,这段历史时期落下帷幕,新的一段历史时期即将开始。
听众朋友,我们的朝圣之徒走到这儿已经是一个时代的结束,也是一个主题的结束了,非常感谢您的收听。从下个星期开始,我们将要开始另外一个主题,也非常欢迎您能够继续收听朝圣之徒节目。祝福您平安愉快,下星期再见。
